六大袁州发展研究(一)
| 招商动态 |2016-06-13
研究报告一 袁州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结及未来5—10年发展形势研究
未来5-10年,是袁州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袁州区加快发展成为江西省“第一梯队”的关键时期。在客观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袁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袁州区在“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经验教训,分析未来5-10年袁州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对于下一步袁州区制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袁州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大幅提高。袁州区“十一五”平均增速高达14.5%,比“十五”6.66%的增速高7.59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8.93亿元(当年价,下同)提高到2010年的116.24亿元;财政收入则由2005年的2.29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亿元,实现五年翻两番。
二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节能型经济取得成效。 “十一五”前四年,第一产业增速为5.33%、第二产业为16.35%(其中工业为16.94%)、第三产业为15.44%;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0:40.6:39.4调整为2010年的18.6:37.9:43.5,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第二、第三产业成为推动袁州区快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产业节能取得成效。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1.39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072吨标准煤/万元。
三是医药工业园区和宜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断发展,园区经济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袁州医药工业园区取得大发展: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医药工业园、江西省省级医药产业基地、省级民营科技工业园。截止2009年,工业园区入驻企业48户,规模以上企业12户。袁州医药工业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16.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9亿元,园区企业上缴税收由2005年的0.9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5亿元。
创立于2008年的宜春市(西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三横八纵”主交通框架已基本成型,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已得到改造,园区已入驻企业 17家。园区重点发展有机蔬菜,林果苗木,高效养殖,粮食加工,饮料加工,山茶油加工,有机肥加工等区域性支柱产业,已成为宜春市“菜篮子工程”基地与“花卉苗木储备”保障基地,江西省出口创汇农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高科技农业研发转化基地,创意型高附加值农副产品开发基地和赣西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一批高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产品。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袁州区科技三项费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15万、15万元,占全区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0.022%、0.023%、0.023%、0.023%,科研投入稳步增长。企业研发所占比重有所提高,2009年,民营科技型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值为2%,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值为5%,高于2005年的1.8%、4.9%。形成了以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地平线实业有限公司、远大生物、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飓风化工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企业,并不断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低压大功率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阳光XY—电化学刀”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开发高科技产品共28个,其中国家级产品5项,专利产品2项,省级名优产品5个。济民可信的“金水宝胶囊”、“悉能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黄氏响声丸”属国家一类新药,“灵芝浸膏片”、“XY—阳光电化学刀”拥有国家专利技术,“小儿热咳口服液”、“金水宝”、“康乃馨抗宫炎片”列为省名优产品。
2、国外和国内全方位加快开放,开放型经济不断取得新成就
“十一五”时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536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6倍;出口创汇总额累计达9180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6倍。
同时,袁州区对域外资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积极抓住国内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吸引了一大批国内有影响的企业进入袁州区投资设厂,如霏欧凰国际家具城、奥都塑胶、恒辉矿业、丽思顿实业、本源新材料、粤新电子等项目。其中,袁州医药工业园区共引进产业项目9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9个,实际引进区外工业资金18亿元。
3、统筹城乡发展有效推进
一是城镇化稳步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4.2%,比2005年提高7.2个百分点。目前,全区已形成1个中心城区,4个组团城镇,9个建制镇,10个集镇,1个工业园区(含2个基地)。
二是中心城区面貌不断改善。自2004年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展以来,袁州区全方位积极推进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绿化模范城、国家最佳畅通城及江西省十佳绿色生态县(市、区)的荣誉称号。2009年,城市的园林绿化覆盖面积、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就分别达到1183公顷、1100公顷、21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1%、37.3%和9.27平方米。实施朝阳路旧城改造工程,实施城市净化工程,实施畅通工程,严格查处乱停乱放、占道为市、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等违章行为,实施城市街道亮化、美化工程,旧城改造和市容市貌得到整合和提升。
三是加快推进袁州新城建设。袁州新城自2007年开始实施建设以来,区行政服务中心、宜阳路、袁山东大道、规划一路、滨河路、二号拆迁安置区、防洪堤、三号拆迁安置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稳步推进,部分项目在“十一五”末期即将竣工。
四是农村经济实现持续繁荣。“十一五”前四年,第一产业增速达5.33%,全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到2009年底,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25家。全区共建设“三品”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和产品5个,获有机食品的产品1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注册商标30个。包括宜春(西村)现代农业示范区、南庙白马农庄、梅花生态农庄、西村分界金泉农庄等在内的8个农业示范园区初步建成。
五是城乡公共设施进一步改善。截至2010年底,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40.93%,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