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东河区确立“5431”发展定位 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新布局
| 招商动态 |1970-01-01
★
建成“五个基地”、打造“一轴三区”、优化“三个环境”、创建“一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东河区描绘的蓝图令人憧憬。
★
2015年12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东河区第九届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东河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它所勾勒的发展蓝图,将在未来五年为东河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劲动力。
“十三五”时期,东河区确立了“5431”发展定位。
——建成“五个基地”。发展煤电铝及深加工一体化产业,开发铝基复合新材料,延伸完善产业链,打造千亿元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基地;集聚开发城市矿产,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建成立足包头市、辐射自治区中西部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发挥公铁空优势,引进培育5A级物流企业,发展生产性物流及电子商务、冷链等新型物流,建成集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于一体的中西部现代综合物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沿山、沿路、沿河农业产业带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保障包头、服务呼包鄂、面向华北的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配送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推动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与北梁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融合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产值比重,建成自治区中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打造“一轴三区”。以巴彦塔拉大街为轴,将我区划分为北部、南部、东部三个功能区,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其中,沿巴彦塔拉大街打造娱乐购物、金融商务、政务服务融合发展的城市中轴线;北部打造西北乃至全国知名的、古城风韵与现代气息相融汇的特色功能区;南部打造集湿地生态旅游和空港物流同步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东部打造新型工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特色功能区。
——优化“三个环境”。实施城市绿化、湿地保护与河道整治工程,构建南接南海湖景区及黄河湿地景观带,北连大青山绿化带,纵跨二道沙河、西井湾、西河、东河、壕赖沟的“一湖两带五河”环城山水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着力优化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打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着力优化社会和谐稳定环境。坚持继承传统文化和培育现代文明并重,大力提升社会文明素质,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推动形成干部依法依规、务实高效,群众文明守信、敬业友善的社会氛围,同时,注重优化政务环境,做到服务高效优质、便捷规范,企业投资创业更加便利,全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创建“一个示范区”。立足于国家、自治区、包头市鼓励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我区现有非公经济发展基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非公经济效益提升工程,加快科技、产业、金融、信息化、体制机制等各领域改革创新,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非公经济规模、质量、效益齐头并进,创建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
.
实现这一战略定位,东河区牢牢把握“重在持续、重在改革、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重在党的领导”六项原则,结合区情实际,发挥地区优势,明确了七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坚持创新发展,打造活力东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创新。加快工业新型化,全面打造千亿元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物流业提档升级。全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全力打造区域性蔬菜种植基地、绿色农产品配送基地和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基地。推进金融创新,鼓励产融结合,多角度、全方位保障各类资金需求。推进发展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投融资、土地要素、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构建城市健康发展机制。推进信息化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广泛应用。
坚持协调发展,打造宜居东河
坚持棚户区改造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统筹考虑老城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城区和农区建设,实现双向互动、联动发展,加大城市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投入力度,巩固“十个全覆盖”成果,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同步提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军地联动协调机制,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亮丽东河
着重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促进循环经济规模化发展。着重优化生态环境,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强化环境监管,从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管理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治气、减煤、降尘、控车、严管”模式。巩固“三线”绿化成果,实施北梁地质生态环境整治及周边河沟治理,着力打造亮丽城市景观水系。着重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健全完善环保体制机制,让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消费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宜商东河
坚持开放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呼包鄂协同发展等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对外开放新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着力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大规模、高层次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着力推进全方位合作,构建东接京津冀,西达银川、兰州,北通俄蒙,南连包海大通道的开放交通格局。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务环境,创造更加优质的安商、稳商、富商环境。
坚持共享发展,打造幸福东河
全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着力解决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全力实施就业创业引领工程,统筹城乡就业,开展“互联网+”创业创新行动,鼓励灵活就业,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全力实施保障体系强化工程,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三大体系”,切实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坚持和谐发展,打造平安东河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体系。全面促进民族宗教协调发展,创新民族工作方式,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工作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就学、住房、看病、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
坚持从严治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
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推动发展的专业化水平,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强化作风建设,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确保各项工作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强化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新常态、新特征、新形势,必然要求新思维、新战略、新发展。东河区干部群众积极应对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为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